图 | unsplash/ Florian Wehde
(资料图)
来源|Miki粥
昨天朋友刚带娃从香港三日游回来,我问她迪士尼人多不多?
她说,不少。但主要还是讲粤语和外国人为主。
这跟我们的印象有点不太一样。
过去半年香港身份和DSE的大热,让我们总觉得内地的朋友再次占据香港的大街小巷,但结果似乎并非如此。
但我觉得这其实挺好。
一波行动自由的人享受香港人才红利;一波人想清楚了自己的逻辑——
目前香港虽然门户敞开,为抢人才提供了各种优厚政策;国际化教育性价比高,顶尖名校平均十几万的学费,也就是北京国际学校一半;DSE课程能帮普娃高中弯道超车,读到香港的大学超越211…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适合走这条路。
01
首先,没有香港身份,不能在香港读中小学。这里面包含官立、私立和国际学校各种类型。
也就是说,只有双非、或港籍小孩才有机会读香港的中小学,以为可以随便花个钱去香港读国际学校的,没太有可行性。
除非申请去读大学,可以拿「学生签」赴港读书。
其次,就算拿到身份,中小学段申请学校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有个朋友的小孩原本在北京民办双语学校读国际班,前一段时间想去香港读书。
原因是北京的民办学校和上海不太一样,主要培养的是高考方向。
名字里有「双语」也只是为满足家长让小孩多学点儿英文的诉求,在课程设置上只是补充了几节英语课。公立每周英文2-3节,民办双语至少有5-6节。
但对北京的民办而言,开国际班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升学出成绩。因为学校知道这群小孩早早就被爹妈计划送出国,体制内的课业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你培养的再好怎么样?明天挥一挥衣袖就走人了…
所以学校不会配最好的师资,但为了体现出十万块学费的价值,会增加了几节外教课来装点一下门面。家长也表现得无所谓,本就不指望小孩爬藤,只图民办至少管理上比国际校严格一些吧…
对于不卷的家庭这是好的,但可惜朋友的小孩是个学霸,不用太使劲成绩就遥遥领先,跟着校内学习的效率低也就算了,主要还耽误发展兴趣爱好做项目,这可都是未来申请美国大学必备的。
于是朋友开始筹划给小孩转学。转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些尴尬:
体制内的学校不愿意去,虽然民办校管理也严,但国际班的氛围还是相对比较宽松的;
体制外的学校也不愿意去,京外的学校不去因为不想寄宿,京内的国际化教育看了一圈,也没有能满足小孩学术需求的,最后爹妈横下一条心,直接拿身份去香港读书算了。
于是申请了优才,朋友条件好所以很快就通过了,小孩也随之拿到了香港的身份,然后又拜托机构帮忙联系了几所国际学校,就打算赴港读书了…
02
为什么选国际学校?这个我们先回过头来简单说一下。
香港中小学有几种类型:官立和资助学校、私立和独立学校,以及国际学校。
官立和资助学校可以基本相当于公立,提供12年免费的中小学教育,承担了近80%香港小孩的教育,但读的是标准课程;
私立相当于内地民办,收学费可以自己设计课程。当然,这几年我们的9年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上国家课程了;
国际学校是收外籍子女的学校,但也可以收本地家庭的小孩。提供的是国际课程,氛围也更加国际化。
很多人选择香港读书,是看中了三文两语的环境,但并不知道90%的学校是英文授课,剩下的也多半是广东话做补充。
讲普通话的学校非常少,之前有个大学教授朋友想在香港中学找份工作,就因为不会讲粤语一直待业…
香港名校林立,如圣保罗、拔萃、英华竞争激烈程度不输RDF,豪门显贵都要亲自带娃去面试,但学校氛围真谈不上多国际化,虽然艺体资源不缺,但升学仍然难逃一卷…
顺便说一句,官校皇仁书院是DSE状元的摇篮,单论学业成绩排名应更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地牛娃也是英雄不问出处的。
想要插班入读真的很难,且不说学位难求找到校董都未必好使,就是给了你机会,考试面试也难过。
全世界最顶尖的教育高地,没有哪里是不卷的。以郭晶晶儿子读的圣保罗为例,每年学额150人,申请人数3000多,这想进的人太多,有空置学位瞬间秒杀了…
国际学校相比就好多了,要啥有啥又足够国际化。
朋友家小孩爱演艺,于是选定了一所喜欢的明星读的国际学校。都准备去读了,发现了个大问题:
香港的国际学校没有宿舍!
朋友急着找我,我帮他问了几位香港工作多年的校长,结果真的没宿舍。除了两三所不备考直申几乎不可能录的顶尖校。
这让我强烈感受到香港的寸土寸金,没有几家学校配得起宿舍。
想要去香港读书(因为拿到了身份)就只剩两条路:
一条是爹妈赴港陪读;一条是校外租房雇菲佣照顾起居。
都走不通。家长工作忙去不了香港,送小孩独自一个人租房怎么可能舍得?原来只是住校都觉得15岁还是太小,如今把娃一个人放在校外更加放心不下了。
还有,成本也是个问题。
香港租房一个字,贵。一万多块也就巴掌大小的一间屋,小孩在家里三四百平的别墅住惯了,怎么忍得下和菲佣挤在一起?
03
想通过身份规划解决小孩教育问题,有几点诚恳的建议:
第一,爹妈能去香港读硕或工作的。这类家庭都能拿到身份,临时身份也可以带娃,想读什么学校都有机会。
如果想清楚了,建议宜早不宜迟,最好从幼升小就开始申请,因为中途插班进顶尖学校的难度是真的大。
阔人当然也有阔人的路子,名校发基建债券给有钱人优先排队权,面值60万到600万不等,但并不保证绝对入学。
第二,双非不建议为读个小学就两地奔波或赴港陪读。香港的基础教育是不错,但远没有好到让爹妈抛家舍业,小孩早出晚归的地步。
如果目标只是读香港的大学,完全可以在家读完DSE课程参加考试,从学术竞争力上有优势,内地理科教育真的不弱。
第三,选择读香港读小学,意味着选择了英文的思维方式…
这个问题分析过很多次,在此不多做赘述。家长决策考虑清楚得失利弊和教育终极目标就好,不要因为追求英文教育、国际课程忘掉「教育的长期主义」。
第四,想通过香港做跳板爬藤的,申请美本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香港IB成绩很厉害,但拔尖的就那么一小撮,在哪里都是这么一小撮。
如果香港读完本科,然后去藤校读硕,这条路就容易得多。
之前有个13岁女生初中辍学在酒店刷盘子、摊煎饼,通过成人自考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学习,后来申请到香港读硕士读博…
香港申请硕士,只需要提交雅思和GPA成绩就可以,这还是申请港大那个级别。毕业不考试,论文直接输出。
不否认女生了不起,但一路读博只是看似难度系数极高,实际不过顺势而为。这说明选对了路,就没什么不可能的。
所以,拿不拿身份主要看时机。
如果踩准点儿,能省下一大笔学费(香港本地生读港大只有4W多块)也算是值了这顿折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