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贵州乡村振兴一线,体育人在集结、在挥洒汗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希望的田野是他们干事的热土,群众向往的生活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体育在绿水青山间如何释放力量?
贵州省体育局与多彩贵州网共同推出“乡村振兴路上的‘运动员’”系列报道。
贵州省体育局派驻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第一书记于强,村民却习惯喊他“高书记”。“我身高1.89米,给群众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只要老百姓能记住我,叫啥我都乐意。”
于强(中)入户走访
即将离开大坡村,于强怀念的不只是群众留给他的称谓,还有与老百姓、驻村工作队一起奋斗的日子。“这些事,像一部很长的电影。”4月24日,于强告诉记者,每天心情都是复杂的。
大坡村发展蚕产业
2021年,于强来到大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回忆起接到任职通知那一刻,他依然激动,“我生在辽宁农村,能来这工作,感觉就像帮自己的家人、父母做事情一样。”
省体育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初来乍到,于强期待、也最担心的是如何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他决定勤走访,来拉进自己与村民的距离。
与老党员交流
白天入户,晚上在院坝上拉家常,在三个月内,于强走访完全村224户。“政策落实、生产生活、小孩上学、外出务工情况,都是我在走访中想了解的情况。”此外,他积极请教老支书、老党员,听村发展历史,说未来规划建议,来进一步融入“新家”。
与村里的人和事逐渐情感升温的同时,于强的贵州话也熟练了起来。“村民是我的老师,方言90%是他们教的。”这位在贵州的辽宁人,与记者交流时,常崩出“滴滴个”“不得”“一哈哈”等词汇。
与村民交流
大坡村面积约4.8平方公里,可耕种土地少,老百姓只能向山要地。“曾经这里是石头缝里种包谷。”于强说。
通过调研,于强发现村民有养蚕的习惯,但停留在基础的环节,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蚕茧卖到外地,也就20多元一斤,辛辛苦苦,收入却不高。”
奔跑吧少年活动
“我们村开始深加工,自己生产蚕丝被。客户用过都说好,还成为赛事活动的奖品了。”他告诉记者,两年内,合作社种桑面积由原来的280亩,增加到了380亩。如今,大坡村种植有红高粱、桑树、水稻、玉米、板栗,以及养殖小黄牛、猪、蚕、蜜蜂,乡村振兴路上蹄疾步稳。
空闲时,于强常去村里的篮球场打球,与孩子们讲贵州体育世界冠军的故事。2022年,于强带村里的孩子前往省体育局水上训练基地,参加了贵州省首届青少年水上运动公益夏令营活动,让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村里的孩子开心极了,期待能多搞点,也希望成为运动员,为国争光。”
不少村里的孩子参加了水上活动
谈及驻村两年的感悟,于强说,家庭的理解、工作队的帮助、村民的支持,是他坚持下去、把事情干好的动力,“在这里,让我学到,无论在哪,都要不愧于‘党员’这两个字,去做好身边事、帮助别人。”
本网记者:付磊 实习生 淳湄媚 周星源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