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 > > 内容页

岳路平:更多机会来自于主动精神离职

来源:时尚健康 发布时间: 2023-04-19 00:17:06
毕加索说过一句话:我只卖我想画的画,我不画我要卖的画。你可以理解为,画家为创作冲动而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画画。这种源于强大内驱力的工作过程,怎么会出现所谓的精神离职呢?

反之,我的确见过不少艺术家,一旦他的作品风格被市场所接受,他就不敢再突破创新了。他会不断地重复自己,不断地重复性工作,从而不断地 " 印钞票 "。艺术家的工作如果陷入到投市场所好、投收藏家所好的误区,那么他不仅很容易倦怠,而且往往也只能产出平庸的作品。这就为精神离职的滋生创造了土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白了,这样的艺术家就跟迪士尼乐园的员工一样,表面上你永远能看到职业性的微笑,但内心深处他可能已经陷入精神离职的倦怠期了。

如果艺术家陷入这样的状态中,怎么办呢?其实跟职场中人一样,最好是暂停一段时间缓解疲劳,比如读书、旅行,或者换个城市生活都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著名的画家、作家都喜欢到处旅行采风,甚至是一生都居无定所。

另外,在 2023 年这个时间节点,我认为走出倦怠期、克服精神离职还有一个崭新的方法,那就是跟人工智能一起工作。我尝试过用 ChatGPT 作画,那种大数据所提供的无限想象力对我本人灵感的激发,是相当强大刺激的。随着职业多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主播、自媒体人等自由职业者。而作为艺术家、策展人,我有长期自由职业的经历,对这个话题有一些发言权。

很多人羡慕自由职业,而一旦自己成为自由职业者,却往往难以适应,要么整天躺在沙发上感受空虚,要么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找项目。其实,自由职业者比朝九晚五的打工人要具备更强的自律性、目标感,以及自我规划的能力。自由职业者必须是自驱力特别强的人,自己雇佣自己,自己考核自己的 KPI,这样的自我管理要求你必须是一个诚实的人——今天是否完成工作量,没有领导监督你,但你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诚实。

另外,我们不能理想化地看待自由职业者,毕竟生活在现实之中,薪资、保险、医疗、养老等问题也要考虑。这个一方面依赖于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善,我们看到一些北欧国家的艺术家正是在高福利的保护下,能够自由地创作,艺术寿命也比较长。

而另一方面每一个自由职业者也不是孤立的,我提倡建立 " 自由人的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可以在线上线下建立一些社群,大家既可以互通有无,建立工作上的协作配合,也可以交流思想、按摩心灵,避免精神离职的产生。

其实,自由职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这样的社群也无法帮到你,那么也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从而缓解身心压力,恢复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说到 " 精神离职 " 好像就是负面意思,我认为是不对的。有时候精神离职未必是坏事,而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主动地、积极地、有目标地精神离职,反而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确实有艺术家公开坦然地表达过,自己陷入倦怠期,已经进入精神离职状态了。但其实,这不是不能改变的:假设说是一名画家,画不下去了,可以去做装置;装置也觉得无聊了,可以去做影像;感觉影像缺乏挑战了,那么不妨试试去做人工智能的作品。而我们前面提到了,现在就是一个极佳的尝试机会。

以我自己的职业经历做个说明:作为艺术家,我不仅自己创作,同时也是策展人。2010 年,我作为总策划完成了 2000 多名艺术家参展的宋庄文化艺术节,在策展领域到达了顶峰。但我没有倦怠,而是更加兴奋,因为一个文化创意的新领域正刺激我的创作欲。我跨界与著名建筑师马清运合作,在西安打造了一个纺织城艺术区,很快成为西安的文化地标。

当我有了艺术家、策展人两个 " 标签 " 之后,我又跨入第三个赛道——去英国学习创意产业的经验,进一步将艺术与互联网和科技结合,进入创客运动。现在,我是艺术家、策展人、创客运动实践者,同时也是自媒体创作者、公益活动者和高校客座教授。作为典型的 " 斜杠青年 ",在多重身份中不断穿梭的我,只感觉时间不够用,丝毫不会产生倦怠感。

如果把 " 精神离职 " 定义为在精神层面暂停或者离开原来的工作。那么,从艺术家到策展人,再到创客运动的实践者,每一次我是积极主动地精神离职。但这种精神离职是在兴趣与使命感的推动之下产生的,因此它带来的不是消极虚无、自我否定,而是更多探索的乐趣,以及能力边界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成就感。

编辑 / 张鸣

摄影 / 树晓宁

化妆 / 小鹏

采访 撰文 / 张于惠子 简安妮

监制 / Vivian

新媒体编辑 / 超楠

视觉设计 / April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