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去年开始跟着吴老师学习做陶,现在已经会拉坯修坯,做些简单的器具了!”23岁的熊雪莲对黔陶陶器悠久的历史和独有的白陶青花技艺很是着迷,去年,在家人的牵线搭桥下,她终于如愿从铜仁老家来到花溪区黔陶乡寻黔访陶工作室学习制陶工艺。
说起黔陶乡“黔陶”二字,便得名于当地盛产的陶器。作为市级非遗项目,黔陶制作工艺考究,工序繁杂。
(资料图片)
“我们的工序包括备料、搅泥、过滤、揉泥、制坯、晾坯、修坯、绘画、上釉、入窑烧制等20几项。与其他陶器不同,黔陶主要是以陶青花为主,这在陶器中是很少见。能够有这样的呈现,主要是取决于我们陶土的选取。”黔陶乡寻黔访陶工作室负责人吴宏介绍说,黔陶本地盛产的陶土是天然无杂质的白色黏土,很适合画青花。特别是在上釉环节,用的是米糠,烧成柴灰后再上釉烧制,传承了黔陶独有的技艺。
为学习黔陶技艺,吴宏很多年前就来到黔陶拜访当地的制陶老师傅,学习传统技法。通过学习,吴宏了解到传统的黔陶陶器有碗盘、茶壶、酒罐、油罐、蒸鸡的汽锅等,基本上都是生活器皿。所以,在2022年11月成立工作室后,吴宏制作的黔陶更注重实用功能。
“我们现在保留了黔陶古法制釉、古法制陶的传统技艺,通过手工生产,制作了许多茶器、餐具,并希望下一步与黔陶本地的农特产品、饮食文化相结合,让陶艺能够更好地走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吴宏说。
据了解,黔陶陶器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贵阳府志》记载,黔陶制陶技艺始于明代,至清朝时已成规模。1940年,当地碗厂男女工人千余人,生产的土陶罐、土陶碗畅销全省。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塑料制品、省外瓷器的进入,加上黔陶本地陶艺工艺止步不前,产品滞销,市场逐渐萎缩,黔陶制作技艺也面临传承危机。
“我的母亲过去是当地碗厂的工人,我们小时候用的餐具都是来自黔陶,材质都很好,当时乡里流传有句话说的就是‘贵阳碗黔陶造’!”回忆起过去黔陶陶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黔陶乡黔陶社区书记、主任赵英很是自豪。
为重振黔陶“士气”,黔陶乡党委在黔陶社区打造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示范点。立足黔陶社区陶器产业,充分调动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市场主体参与其中,采取村集体与市场主体“1+1”股份制合作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黔陶产业,让村民自发参与其中,学习、传承黔陶技艺,实现就业。
“复兴黔陶陶器技艺一直都是我们本地人的心愿,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社区和吴宏老师一起走访了过去碗厂的许多老师傅,然后在乡里的中心位置,开设了工作室,现在很多人假期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体验做陶。”赵英说。
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黔陶的陶器的名气逐步回升,陶器的品质也被越来越多的茶商、餐饮企业认可。
“很多茶友很喜欢黔陶茶具,我们现在和黔陶渔璜古茶茶厂进行合作,在他们的包装盒里加入黔陶茶具,既扩大了销售渠道,也让更多爱茶的人了解到我们黔陶陶艺的特色。从开业到现在我们已经承接了近万个产品生产订单,相信下一步我们黔陶非遗产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让大家在家门口致富。”说起黔陶陶器的未来,吴宏充满信心。
胡流冰川 记者 李春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